最近“尔滨”火上热搜
生动的东北话、热情的东北人
有趣的东北民俗都成为“热点”
那你有没有听说过
一个流传已久的“江湖传说”呢?
东北冬天室外的铁栏杆都是甜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背后有着怎样的科学原理?
哈工大今天为你来“揭秘”!
您别急着亲自尝试
先让东北“大猫咪”们替咱们试试
▲素材来源于网络 凶猛如东北虎,舌头接触到铁栅栏瞬间被“粘”住了。网友锐评:敢舔铁,看来是真的“虎”!
不管你曾经是否“中招”过,一定都很好奇,为什么没有胶水,舌头就会被“粘”在栏杆上,并且越来越牢实呢?如果真“粘”上了,又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跟随哈工大物理学院李均教授了解其中神奇的原理。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舌头舔铁被“粘住”的时候是舌头和铁栏杆中间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舌头作为人体器官温度较高,冰的温度比舌头的温度低,而在动辄零下二十度的东北冬天,室外物体的温度更是比冰还要低很多。
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自动传输;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舌头上的热量会传给冰,冰的热量会传递给外界物体。再加上热量从舌头传向冰的速度跟不上热量从冰传向外界物体的速度,冰就越结越牢固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不同物体有不同的传热性能。比如拿金属材质的杯子和塑料材质的杯子接开水时,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金属杯子很快变得烫手,可见金属的热传导速率是非常快的。
在用舌头舔栏杆的过程中,金属的铁栏杆将热量从冰上导走的速度非常快,舌头向冰注入的热量远远跟不上冰失去的热量,因此冰会越结越牢实。这就是舌头贴到铁栏杆上瞬间拿不下来的主要原因。
除了冬天舌头“粘”在铁栏杆上之外,我们夏天吃雪糕的时候,有时也会感觉到雪糕“粘”在了舌头上,其实也是相同的原理。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一、用温水浇在“粘”的地方,冰就会逐渐融化了。注意,温水的温度就足以融化冰了,不要用开水,小心烫伤自己哦。
二、让身边的人帮忙,对着“粘住”的地方哈气,不过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小伙伴要小心不要自己也被“粘”在铁栏杆上。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综合物理学院、中国青年报、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