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发生“5.12”汶川地震已经十周年了,十年前一场空前的灾难让美丽的巴蜀大地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电闪雷鸣、暴风雨、泥石流、巨石飞滚、浊浪淘天、山崩地裂,美好的家园被毁坏,无数的生命被吞噬,每当回想那惨烈的场景,就忍不住一次次掉下眼泪,现在回忆起来还很心酸。十年过去了,曾经伤痕累累的巴蜀大地上已是片片新的家园,灾难的阴影在他们的心中也渐渐淡去。但永远无法忘却的是在大灾面前涌现出的人民子弟兵等抗震救灾英雄。
山崩地裂天不塌,大灾有大爱,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他们不惧生死,奋战一线,救助群众,他们高大的身躯,为灾区人民塑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往事不堪回首,“ 5.12”是国人的伤痛,“ 5.12”地震给国人带来的是无法抹去的伤痛,但国人13亿爱心谱写抗震救灾战天斗地新篇章,创造人类救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当灾区一片漆黑,是人民子弟兵点燃深埋在地下忽明忽暗的生命之灯,温暖灾区人民因地震而结冰的灵魂和肉体。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废墟上迎风高高飘扬……
打断骨头连着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不惧艰险,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展开生命大营救,在那片倒塌的废墟上到处都留下了官兵忘我奋战的足迹,一个个故事感人肺腑。他们以时间赛跑,以生命赛跑,打通灾区绿色生命通道,用一双双手日以继夜地在废墟上扒掏埋在地下或废墟中的亲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百倍努力,永不放弃,永不抛弃,深埋在地下成干上万名幸存者被爱心从死神手中抢回,众志成诚的英雄们和灾区群众创造了救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说,我们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用一百倍的努力来抢救生命。
十年过去了,岁月让我们逐渐忘记了地震带来的伤痛,但我们的记忆中依然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抗震救灾英雄。为了人民利益---驻汴空降兵某师空降兵15勇士5000米高空强行伞降茂县……,用时21小时,在危险地带徒步90多公里,率先抵达“孤岛”汶川的武警某部200勇士,他们为党中央及时了解震中信息、部署救援工作做出重大贡献……,“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在灾区映秀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扑倒在官兵身上:“解放军,快救救我的孙子!”成都军区某集团军红军师炮兵团副参谋长杨卫东手一挥,22名勇士,拿起铁锤、钢钎,向着学校废墟冲去。“人民需要,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海军总医院医务人员在地震灾区的废墟前举拳宣誓。救人,舍生忘死;救灾,奋不顾身。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飞行员伍安国,执行任务时,在空中30余次目睹父母倒塌的房屋,却没有回家,他说这是“一个军人应尽的天职”。成都军区某集团军炮兵旅汽车营排长牛玉新,因抢救两名群众而身负重伤,1800名村民写信给中央为他请功……第二炮兵某工程团工程师胡顺昌的妻子直到19日才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丈夫到了北川抗灾一线。在电话中胡顺昌对妻子张东晓说道:“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灾区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我的心里只想着尽快救出更多的幸存者……”
大灾面前,无论是舍生取义的悲壮,还是慷慨救援的无私,都一样闪耀着军魂的光芒,一样感天动地。青川县人武部长袁世聪,地震发生不到20分钟,就率领全城第一支救援队直奔现场开展援救。他3次路过亲人被埋压的废墟,3次脚步停留,最终却没有驻足,因为有太多的人需要他帮助。最终,亲人遇难。他潸然泪下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感动。救灾战场上,有战士,也有将军,将军也是普通一兵。第二炮兵政治部副主任张西南,90多岁的老父,80多岁的老母,都在地震灾区。对家人的担忧,始终是将军心里的挂念。但他把爱默默藏在心里,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距离逃生门口最近的张家春老师,用生命救出了八名学生….“中国最坚强女警察”蒋敏、警察妈妈蒋晓娟……,人类灵魂工程师谭干秋老师等等。
地震带来的伤痛让人无法抹去,但坚强的中国人民是震不跨的,有梦就有希望,有爱就有奇迹,地震不仅给灾难中的同胞带来了生的希望、重建家园的信心,更挺起了共和国压不垮的脊梁,铸就了守护人民群众的钢铁长城,书写了英雄人民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壮丽诗篇。放眼当今世界,除了自然灾害还有战争和无处不在恐怖活动,当和平和安宁已成奢侈品的时候,我们却有幸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愿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在“5.12”地震中的抗震救灾英雄。(文广新局江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