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狍的脑袋十分圆润,还有着纤细修长的脖子和短短的尾巴。如果你正面直视它的话,你还会发现它那卡姿兰大眼睛和秀气的大耳朵。
关于它的鼻子下面那两块白色的“胎记”,可能是它某位祖先偷吃了奶油没擦干净嘴,然后遗传了(好冷一笑话)。
(听我解释,我真没偷吃,我就长这样)
“狍子之傻”从何而来
如果要问有没有一种动物是被自己蠢死的话,中国狍绝对是“名列前茅”。
由于狍子生存环境海拔较高,到了冬季,狍子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关生死的问题:如何度过冬季。
为了尽量减少能量消耗,狍子会找一个视野相对开阔,植被相对茂盛、光照充足积雪较浅的地方,用蹄子刨出一片裸露的土地,以避免直接趴在雪地上进一步流失热量,这就成了狍子的卧息地。
当狍子卧在地里时,如果遭到天敌攻击,狍子必然会迅速四散跑开,但跑开一段距离之后,它就会回头警戒,如果确信安全,就会再次回来,甚至会回到来之不易的卧息地去。因为它的丛林生活环境与东非大草原、内外蒙草原截然不同,这里的天敌——比如豹,猞猁,虎,都不会像草原上的狼群一样长途奔袭紧追不舍,如果一次偷袭不成,就会果断放弃,再去其他地方寻求机会,所以狍完全没必要撒丫子狂奔几公里。
正因如此,从前打猎狍子时,当狍子跑后,猎人会回到狍子的卧息地等待,然后轻而易举地抓住狍子。同时,由于猎人打猎时也会穷追不舍,导致狍子逃命时频频停下来张望,出现了“狍子不会跑,只会回头”的假象,狍子之“傻”或许因此得来。
“和鹿一样,我也有角”
虽然中国狍不是鹿,但也是鹿的远房亲戚,角自然还是有的,并且也是只有雄性身上才有角。
你问为什么平时很少看到长角的狍子?这可能是因为它的角长得太丑了,所以人家不怎么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也有可能是因为你只关注了雌狍子,啧啧。
傻狍子:诶?我的角被人砍下来了?
鸡:你看清楚!这是我的爪子!
这才是中国狍的角
细细观察,是不是越发觉得有些喜感,没错,你一定想到了
再看看别人威武雄壮的角,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不过,雄狍子的角也是长期选择的结果,就像孔雀吸引异性时会开屏一样,雄狍子角的长短代表了它们的繁殖能力,角越长,能力就越强。因此,越长的角对异性的吸引力越大。
到了每年的2、3月,雄狍子才开始长角。初生的角被一层鹿茸包裹,里边布满血管,这些血管为角的发育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支持,当晒够了12小时,其睾酮水平就会提升,因而引发这些能源传输的终止,然后,雄狍子就会在树干上磨掉角上的茸皮,它们的鸡爪,哦不,它们的角就成型了。一旦繁殖季结束(大概在11月左右),雄狍子的角就会脱落。年复一年,角每年都会缩短,到了一定年龄,雄性的角也就慢慢消失了。
胚胎滞育,十月怀胎
顺着刚刚的话题,当雄狍子和雌狍子交配后,雌狍子怀孕时,也要有一段“怀胎十月”的经历,才能生下可爱的小宝宝。
一般来说,中国狍的交配期大概在7月底或8月初结束,但如果这时腹中的胚胎就开始发育,那么等到宝宝产下时,面临的可能就是寒冷且缺乏食物的环境。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起跑线”,狍子妈妈掌握了一个强大的本领,那就是让腹中的胚胎发生滞育,即暂时停止发育。一直到狍子妈妈认为适合的时候,胚胎就会“复活”,开始发育,最终确保小狍子在6月等温暖又食物充足的时候出生。
注意,滞育不等于怀孕,滞育(diapause)是动物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行为。滞育虽然受环境影响,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最早出现在昆虫纲动物中,滞育不仅表现为形态发生的停顿和生理活动的降低,而且一经开始必须渡过一定阶段或经某种生理变化后才能结束。总之,滞育是动物对恶劣环境适应的结果,能够通过调整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时间,以适应恶劣环境。
和大多数鹿一样,狍子宝宝出生时,身上也有白色斑点,这是一种伪装色,用来提升行动能力不强的幼崽的存活率,随着他们的成长,这些斑点最终会褪去(不会像梅花鹿一样终生带有斑点),周身毛发也变为褐灰色。集帅气和可爱于一身的狍子就养成了!
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狍子,身上披着白色的斑点伪装色。
但臀部的白毛是个例外,不仅不会变成褐色,反而会白得愈发亮丽,形状也会愈发清晰。刚刚在上文没有介绍,其实这些白毛可不仅是为了提高魅力值,同时也有重要的自我保护功能。
狍子在受到惊吓后,这些白毛会“炸开”,在密度较高的丛林环境中会引起“光影斑斓”的效果,从而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大大提升了逃生几率,这看似滑稽的举动,其实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逃生策略。
最后,不得不说,从之前提到的猎人的故事就能知道,以前有不少人类对狍子虎视眈眈,幸亏有国家的重视,将中国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进行保护。现在,任何猎捕中国狍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哦。
其实,狍子也不傻,只是东北人对它的一种爱称,今后,咱大可不必再叫它傻狍子了。
欢迎关注我们搜狐号和同名微信公众号“暴走线粒体”,我们将用最接地气的话语,带你解读生物中的种种奥秘!
图文编辑:暴走线粒体
参考文献:
1.赵国春. 跳远健将──傻狍子[J]. 野生动物,1998(05):43.
2.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B%8D
3.东方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6%96%B9%E7%8B%8D#%E4%B8%AD%E5%9C%8B%E7%8B%8D
4.傻狍子?一点儿也不傻!| 果壳 科技有意思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7334/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以上参考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